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CHAPTER 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几个要点:
实务中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严格划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比如:
会计政策的变更
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或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更新会计政策,使得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下列两种情况,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对会计变更的认定,直接影响着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应分清那些情形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那些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以下两种情形似乎属于变更,但并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会计政策的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核心问题是,是否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采用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
通常有以下步骤构成:
其中:累积影响数是以下两个金额的差额:
A.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年,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金额。B.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留存收益金额。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计算获得:
例如:
A公司于95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900000元,占B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30%;按当时的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98年1月1日起该按新的会计制度核算,即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的20%及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双方所得税率均为33%。A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B
公司95~97年净利润及A公司96、96年从B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如下表:
年度 |
B 公司净利润 |
A 公司从B公司分得的现金股利(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
1995 |
200000 |
0 |
1996 |
100000 |
20000 |
1997 |
150000 |
15000 |
合计 |
450000 |
35000 |
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下:
年度 |
按原会计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 |
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 |
所得税前差异 |
所得税影响 |
累积影响数 |
1995 |
0 |
60000 |
60000 |
0 |
60000 |
1996 |
20000 |
30000 |
10000 |
0 |
10000 |
1997 |
15000 |
45000 |
30000 |
0 |
30000 |
合计 |
35000 |
135000 |
100000 |
0 |
100000 |
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1
.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借:长期股权投资
------B公司(损益调整)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2.
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15000(100000*15%) 贷:盈余公积 15000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在会计政策变更的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
如本例,
A公司1998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增加100000元,盈余公积增加15000元,未分配利润增加85000元。A
公司1998年度的利润表中:增加上年(1997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投资收益30000元(9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59500元{(=累积影响数)*(1-15%)=70000*85%}。未来适用法
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或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即不计算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根据披露的要求,企业应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例如:
M公司原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从98年改用后进先出法。98年初存货价值250万元,实际购进成本1800万元,98年底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当年销售2500万元,假设该年读其他费用为120万元,所得税率为33%。98年底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450万元。这种情况属于变更。
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
98年初的存货不能进行合理调整,因此,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见下表:
项目 |
后进先出法 |
先进先出法 |
销售收入 |
2500 |
2500 |
减:销售成本 |
=250+1800-220=1830 |
=250+1800-450=1600 |
主营业务利润 |
670 |
900 |
减:其他费用 |
120 |
120 |
利润总额 |
550 |
780 |
减:所得税 |
181 .5 |
257 .4 |
净利润 |
368 .5 |
522 .6 |
差额 |
-154.1 |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企业依据行政法规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
在此情况下,应当分两种情况:
1.行政法规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同时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2.没有规定相关处理方法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
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无法合理确定,不论是依据行政法规的要求还是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都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但应当披露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无法合理确定的原因。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1.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2.
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3.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无法合理确定的原因举例
1举例
2CHAPTER 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会计估计概述
企业需要对尚在延续中、其结果还未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予以估计入帐。这就是会计估计。
几个要点:
需要进行的会计估计通常有:
坏帐、存货遭受毁损、存货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净残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等等。
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估计是就现有信息和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会计估计变化的会计处理
采用未来适用法。
为了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告具有可比性,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计入经营活动的损益,或者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期间也应如此。
例如:
95年初购入固定资产,原值84000元,原预期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技术进步于99年初,将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改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所得税率为33%。已提折旧
4年,累计40000元,净残值44000元。因此99年初,每年的折旧费用为:(44000-2000)/(6-4)=21000元。99
年末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21000 贷:累计折旧 21000如果不易分清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则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如改变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同时又变更了折旧方法
(如加速折旧法)。又如:
95年初购入软件专利权,购入成本100000元,原预期使用年限为10年。99年底,由于新软件问世,经评估,原购入专利权已失去经济效益,决定将未摊销的余额6万元全部予以摊销。从摊销方法改为一次摊销看,是会计政策的变更;从摊销年限缩短看是会计估计的变更。99
年末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60000 贷:无形资产 60000会计估计的披露
1.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2.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如上例:此项会计估计变更使本年度净利润减少了7370元[(21000-10000)*(1-33%)]}3.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无法合理确定的原因CHAPTER 3
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差错概述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错误。原因通常如下: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本期发现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应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本期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不调整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当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本期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如果影响损益,应当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当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例如:
98年发现97年漏计固定资产折旧15万元,所得税申报也漏计。97年所得税率33%,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的提取比率分别为净利润的10%、5%。该公司应进行如下处理: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500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500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75调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略)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1.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差错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2
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