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会计学校=>财务成本管理

 

投资管理

Chapter 1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此处特指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估算出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
  2. 估算出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
  3. 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
  4. 确定投资方案的收入现值。
  5. 通过收入现值与所需的资本支出的比较,决定拒绝或确定投资方案。

估计投资项目的预计现金流量是投资决策的首要环节,也是分析投资方案时最重要、最困难的步骤。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概念

此处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企业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例如,一个项目需要使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和材料等,则相关的现金流量是指它们的变现价值,而不是其帐面成本。

现金流出量

例如,购置一条生产线,现金流出量通常包括:

  1. 购置价款
  2. 生产线的维护、修理等费用。它们都是由于购置该生产线引起的,应列入该方案是现金流出量。
  3. 垫支流动资金。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引起对流动资产的需求增加,需追加的流动资金,应列入该方案是现金流出量。只有在营业终了或出售(报废)该生产线时,才能收回这些资金,并用于别的目的。

现金流入量

例如,购置一条生产线,现金流入量通常包括:

  1. 营业现金流入。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扣除有关的付现成本增量后的余额,是该生产线引起的一项现金流入。如果从每年现金流动的结果看,增加的现金流入来自两部分:利润造成的货币增值和以货币形式收回的折旧。
  2. 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折旧)

    =利润+折旧

  3. 该生产线出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
  4. 收回的流动资金。该生产线出售(报废)时,可以增加相应的流动资金。

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量的估计

估计投资方案所需的资本支出,以及每年能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会涉及很多的变量。

例如(部门职责):

销售部门负责预测售价和销量,涉及产品价格弹性、广告效果、竞争者动向等。

产品开发和技术部门负责估计投资方案的资本支出,涉及研制费用、设备购置、厂房建筑等。

生产和成本部门负责估计制造成本,涉及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生产工艺安排、产品成本等。

财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销售、生产等部门的预测建立共同的基本假设条件,如物价水平、贴现率、可供资源的限制条件等;协调参与预测工作的各部门人员,使之能相互衔接与配合;防止预测者因个人偏好或部门利益而高估或低估收入和费用。

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

为正确计算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需判断哪些支出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哪些不会引起变动。在进行这些判断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都属于相关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沉入成本、过去成本、帐面成本等往往是非相关成本。

如果将非相关成本纳入投资方案的总成本,则一个有利的方案可能因此变得不利,一个较好的方案可能变得较差,从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如新建车间占用的土地,出售可净得15万元,不管当初此块土地的价值如何,都应以现行市价作为这块土地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离开被放弃的方案就无从计量。

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当我们采纳一个新的项目后,该项目可对公司的其他部门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例如新建车间产品上市后,不应将新建车间的销售收入作为增量收入来处理,而应扣除其他部门因此而减少的销售收入。当然情况也有可能相反。这要看新项目与原有部门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

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新业务使销售额扩大后,对于存货和应收帐款等流动资产的需求也会增加,公司必须筹措新的资金。另一方面,应付帐款与一些应付费用等流动负债也会同时增加,从而降低了公司流动资金的需要。

 

利润与现金流量

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确定的,而现金净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投资决策中,研究的重点是现金流量,而把利润的研究放在次要位置。因为:

  1. 整个投资有效年限内,利润总计与现金净流量总计是相等的。所以现金净流量可以代替利润作为评价净收益的指标。
  2. 利润在各年的分布受折旧方法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现金流量的分布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人为因素还有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在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早期收益与晚期的收益有明显区别;收益的分布应当具有客观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现金流量分布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3. 投资分析中现金流量状况比盈亏状况更重要。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能产生多余的现金来进行其他项目的再投资。一个项目能否维持下去,不取决与一定期间是否盈利,而取决与有没有现金用于各种支付。

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

净现值=

 

净现值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超过贴现率,在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见还本付息表:

年份

年初借款

年息(10%

年末借款

偿还现金

借款余额

1

12000

1200

13200

4600

8600

2

8600

860

9460

4600

4860

3

4860

486

5346

4600

746

可见第三年末为能还清本息,尚欠746元,折合现值为745*0.7513=560,与用公式计算的净现值相同。

净现值的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的贴现后的净收益。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其主要问题是贴现率的确定,一种办法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前一种办法,由于计算资金成本比较困难,故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后一种办法根据资金的机会成本,即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的报酬来确定,比较容易解决。

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贴现后收益棗成本比率等。

主要优点: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一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而净现值指标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

如两方案是互斥的,净现值大的优先考虑。如两方案是独立的,现值指数大的优先考虑。

内涵报酬率法

内涵报酬率法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是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资报酬率,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的报酬率是多少。

内涵报酬率的测算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

如果对逐步测试法的精确度不满意,可以使用内插法来改善。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涵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

内涵报酬率是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如果按内涵报酬率作为贷款利率,通过借款来投资本项目,那么付息后将一无所获。

内涵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如果两方案互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选择净现值大的有利。如果两方案相互独立,互不排斥,就不能根据净现值来排定优先次序,而应该根据内涵报酬率的高低,并结合资金状况确定。

内涵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不同之处:在计算内涵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贴现率,根据内涵报酬率本身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定方案是否可行。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贴现率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等效的。这些方法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

回收期法

一次投入,等量回收时: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如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回收期n如下:

 

回收期法计算简便,且容易被决策人正确理解。缺点是不仅忽视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事实上,有战略意义的长期投资往往早期收益较低,而中后期收益较高。回收期法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此法目前仅作辅助办法使用。

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有人主张分母采用平均投资额。但不改变方案的优先次序。

该方法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计算简便,应用广泛。

Chapter 2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运用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决定是否更新,即继续使用旧资产还是更换新资产;另一个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资产来更新。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结合在一起考虑的。

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没有实质上的现金流入,只有现金流出,就给采用贴现现金流量分析带来困难。无论哪个方案都不能计算其净现值和内涵报酬率。通常在收入相同时,成本低的方案是好方案,但并不能以两个方案的总成本高低来判别,因为新旧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比较其一年的成本,即获得一年的生产能力所付出的代价,据以判别方案的优劣。

使用差额分析法,根据实际的现金流动进行分析仍然有问题,因为新旧设备的使用年限不同。因此,唯一普遍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以其较低的作为好方案。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有三种计算方法:

1.计算现金流出的总现值,然后分摊给每一年。

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

例如:

项目

原值

预计使用年限

已经使用年限

最终残值

变现价值(原始投资)

年运行成本

旧设备

2200

10

4

200

600

700

新设备

2400

10

0

300

2400

400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00+700*(P/A,15%,6)-200*(P/S, 15%,6)]/ (P/A,15%,6)=836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2400+400*(P/A,15%,10)-300*( P/S, 15%,10)]/ (P/A,15%,10)=863

2.由于各年已经有相等的运行成本,只要将原始投资和残值摊销到每年,然后求和,亦可得到每年平均的现金流出量。

平均年成本=投资摊销+运行成本-残值摊销

是方法1的变形,同除以分母。残值摊销的系数变成年金终值系数。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00/(P/A,15%,6)+700-200/ (S/A, 15%,6) =836

3.将残值在原始投资中扣除,视同每年承担相应的利息,然后与净投资摊销及运行成本总计,求出每年平均成本。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600-200)/ (P/A,15%,6)+200*15%+700

在使用平均年成本法时要注意两点:

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互斥方案

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考察,不能将旧设备的变现价值作为购置新设备的一项现金流入。实际现金流动分析的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不使用于年限不同的设备更新决策。

假设前提是将来设备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替代的设备。

例如:旧设备6年后报废时仍可找到使用年成本为836元的设备。

如果有明显证据表明:6年后报废时可替换设备平均年成本会高于当前更新设备的市场年成本836元,则需要把6年后报废时替换设备的平均年成本纳入分析范围,合并计算当前使用旧设备及6年后替换设备的综合平均年成本,然后与当前更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进行比较。这就会成为多阶段决策的问题。

由于未来数据的估计有很大的主观性,时间越长越靠不住。因此平均年成本法通常以旧设备尚可以使用年限作为比较期,而不以新设备可用年限为比较期。

另一种替代方法,是预计当前拟更换新设备6年后的变形价值,计算其6年的平均年成本,与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进行比较。不过预计6年后的变形价值也是很困难的,其实际意义不大。

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运行费用较低,以后随着设备逐渐陈旧,性能变差,维护、修理、能源消耗等会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资产占用的资金应计利息会逐渐减少。运行成本与持有成本呈反方向变化,总成本呈马鞍形,必然存在一个最经济的使用年限。

 

根据上述公式列出各年的平均成本,得出成本最低的年份,这就是其经济寿命。

所得税与折旧对投资的影响

在无税收的情况下,折旧与现金流量无关。折旧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是所得税引起的,此时与现金流量有关。

税后成本与税后收入

凡是可以抵免税负的项目,实际支付额并不是真实成本,扣除所得税的影响后的费用净额才是真实成本,称为税后成本。

税后成本=实际支付*1-税率)

同样:

税后收益=收入金额*1-税率)

这里的收入是应税收入,不包括项目结束时收回垫支资金等现金流入。

折旧的抵税作用

这种作用称之为“折旧抵税”或“税收挡板”。

税后现金流量

在加入税收因素后,现金流量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1. 根据现金流量的定义来计算
  2. 营业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3. 根据年末营业结果来计算
  4.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折旧

    本公式可以根据公式1推导出。

  5. 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来计算

由于税收的影响,现金流量并不等于项目实际的收支金额,因此现金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益-税后成本+税负减少

=收入金额*1-税率)-实际支付*1-税率)+折旧*税率

本公式可以根据公式2推导出。

上述三公式,最常用的是3

因为所得税是按总利润计算的,在决定是否投资时,我们往往使用差额分析法确定现金流量,并不知道利润及有关的所得税,就妨碍了公式1和2的使用。

尤其在有关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中,我们没有办法计量某项资产给我们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以至与无法运用公式1和2。

Chapter 3 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在前面讨论投资决策时,曾假定现金流量是确定的,即可以确知现金收支的金额和发生时间。实际上投资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小,可以忽略,视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应对它们进行计量并在决策时加以考虑。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此法的基本思想是对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因素的贴现率风险调整贴现率。

险调整贴现率=无风险贴现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

K=i+b*Q

1:某公司的最低报酬率为6%,有3个投资机会,资料如下:

 

t()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CFAT

pi(概率)

CFAT

pi(概率)

CFAT

pi(概率)

0

-5000

1

-2000

1

-2000

1

1

3000

0.25

       

2000

0.50

       

1000

0.25

       

2

4000

0.20

       

3000

0.60

       

2000

0.20

       

3

2500

0.30

1500

0.2

3000

0.1

2000

0.40

4000

0.6

4000

0.8

1500

0.30

6500

0.2

5000

0.1

  1. 风险程度的计算
  2. 期望值

    各年现金流入的金额有三种可能,可根据概率求出期望值E,分别为:200030002000

    标准差

    现金流入的离散趋势可以用标准差来描述:

    =707.10(元)

    d2=632.5

    d3=387.30

    综合标准差

    3年现金流入总的离散程度即综合标准差D:

    =931.46(元)

    现金流入的离散程度,可以反映其不确定性大小。但标准差是一个绝对数,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的风险大小。为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变化系数的概念:

    变化系数

    q=d/E

    变化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是用相对数表示的离散程度即风险大小。

    综合变化系数(风险程度)

    为了综合各年的风险,对具有一系列现金流入的方案用综合变化系数描述:Q=D/EPV=综合标准差/现金流入预期现值

    QA=931.46/6236=0.15

  3. 确定风险报酬斜率

风险报酬斜率

是直线方程(风险调整贴现率=无风险贴现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K=i+b*Q的系数b,它的高低反映风险程度变化对风险调整最低报酬率影响的大小。b值是经验数据,可根据历史资料用高低点法或直线回归法求出。

假设中等风险程度的项目变化系数为0.5,通常要求的含有风险报酬的最低报酬率为11%,无风险的最低报酬率i6%,则:11%=6%+b*(0.5),

b=(11%-6%)/0.5=0.1

前面已计算出A方案的综合变化系数Q(A)=931.46/6236=0.15,A方案的风险报酬率K(A)=6%+0.1*0.15=7.5%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知:

E(B)=4000,E(C)=4000

D(B)=1584,D(C)=447

Q(B)=1581/4000=0.40,Q(C)=447/4000=0.11

因为只有第三年有现金流入,该年的变化系数就是全部流入的变化系数。无须进行贴现然后计算变化系数,分子和分母同时贴现其比值仍然不变。

K(B)=6%+0.1*0.4=10%

K(C)=6%+0.1*0.11=7.1%

根据不同的风险调整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NPV(A)=2000/1.075+3000/(1.075)平方+2000/(1.075)三次方-5000

=1066()

NPV(B)=4000/1.100)三次方-2000=1005

NPV(C)= 4000/1.071)三次方-2000=1256

三个方案的优先顺序为C>A>B

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以概率最大的现金流量作为肯定的现金流量,其顺序为B=C>A

NPVB=1358

NPVC=1358

不考虑风险价值,无法区分BC的优劣;加入风险因素后,B方案的风险大(变化系数为0.40)。

方法评价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比较符合逻辑,不仅理论家认可,并且使用广泛。但是,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有时与事实不符。某些行业,如果园、饭店,前几年的现金流量难以预测,越往后反而越有把握。

肯定当量法

为了克服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缺点,提出了肯定当量法。

方法

是先用一个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以便用净现值法的规则判断投资机会的可取程度。

其中:at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i为无风险的贴现率;CFAT为税后现金流量。

肯定当量系数,是指不肯定的1元现金流量期望值相当于使投资者满意的肯定金额的系数,它可以把各年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换算成肯定的现金流量。

at=肯定的现金流量/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

肯定的现金流量=at*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

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关系

如果仍以变化系数表示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则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关系如下:

 

变化系数

肯定当量系数

0.00-0.07

1

0.08-0.15

0.9

0.16-0.23

0.8

0.24-0.32

0.7

0.33-0.42

0.6

0.43-0.54

0.5

0.55-0.70

0.4

依例1的资料计算A方案各年现金流入的变化系数:

q1=d1/E1=707.10/2000=0.35

d2= d2/E2=632.5/3000=0.21

d3= d3/E3=387.302000=0.19

查上表可知:a1=0.6,a2=0.8,a3=0.8

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

NPV(A)=0.6*2000/1.06+0.8*3000/(1.06)平方+0.8*2000/(1.06)三次方-5000

=-389()

Q(B)=1581/4000=0.40,Q(C)=447/4000=0.11

查上表可知:a=0.6,a=0.

NPV(B)=0.6*4000/1.06)三次方-2000=15

NPV?= 0.9*4000/1.06)三次方-2000=1022

三个方案的优先顺序为C> B > A。与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不同。其原因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对远期现金流入予以较大调整,使远期现金流量最大B方案受到较大的影响。

方法评价

肯定当量法也可与内涵报酬率法结合使用。先用肯定当量系数调整各年的现金流量,然后计算其内涵报酬率,最后以无风险的最低报酬率作为方案取舍标准。

肯定当量法的主要困难是确定合理的当量系数。肯定当量系数可以由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凭主观判断确定。也可像本例那样为每一档变化系数规定相应的肯定当量系数。

变化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之间的对照关系,并没有一致公认的客观标准,而与公司管理当局对风险的好恶程度有关。

如果有风险的报酬率和无风险最低报酬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知,例如有风险的报酬率K=7.5%,相当于无风险最低报酬率i=6%,则各年的肯定当量系数at=(1+i)t(1+K)ta1=1.06/1.075=0.9860

肯定当量法是用调整净现值公式中的分子的办法来考虑风险,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用调整净现值公式中的分母的办法来考虑风险,这是两者的重要区别。肯定当量法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但如何确定当量系数是个困难的问题。